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历史典故 民间故事 影视文化

最新文章

  • 隋唐洛阳城的历史背景
    隋唐洛阳城的历史背景

    隋唐两代的最高统治者先后居洛阳城半个多世纪,武周时期更是长期居住在神都。五代时梁、唐、晋曾都在此建都。宋时称为“西京”,宋金之际,毁于战乱。隋唐洛阳城前后历时530余年,是中国古代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隋朝 隋文帝仁寿四年十一月初三(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四个月后登洛阳北邙山,..

    中国文化 2022-01-02
  • 隋唐洛阳城在洛阳哪里
    隋唐洛阳城在洛阳哪里

    隋唐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唐、五代、北宋仍作都城或陪都,相继沿用530余年。隋唐洛阳城遗址占地47平方公里,由外郭城、皇城、宫城以及东城、含嘉仓城、圆璧城和曜仪城等小城构成。城西还有西苑。洛阳全城共有109个坊里和三个市场。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中国现存隋唐时期保留较为..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汉魏洛阳城有哪些文物遗存
    汉魏洛阳城有哪些文物遗存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城东15公里,是汉魏时期的都城遗址。汉魏洛阳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而且奠定了汉魏洛阳故城的规模: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如此规模,使汉魏洛阳故城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古代都城之一。 北..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汉魏洛阳城有什么特点
    汉魏洛阳城有什么特点

    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相继定鼎的数百年里,汉魏洛阳故城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大的变化:一是三国魏时修建洛阳官,并在大城西北隅修建了一座具有离宫性质的小城——金墉城;二是在北魏宣武帝时兴建外郭城并筑坊320。这两次建设尤其是后者,不但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而且奠定了汉魏洛阳故城..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汉魏洛阳城遗址什么时候开发的
    汉魏洛阳城遗址什么时候开发的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城东15公里,是汉魏时期的都城遗址。 汉魏洛阳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而且奠定了汉魏洛阳故城的规模: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如此规模,使汉魏洛阳故城成为中国甚至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古代都城之一。 历..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王城遗址是什么地方
    洛阳王城遗址是什么地方

    王城,位于周代洛邑城西,东面是成周,是殷商故民之所在。西面是王城,是宫寝之所在。据文献记载,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王城是周天子常住召见诸侯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成周城则是百官大臣居住和治事的地方。 王城为周成王时周公所筑。在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在涧水之东,瀍水之西。公..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偃师商城遗址的历史沿革
    偃师商城遗址的历史沿革

    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在偃师城西1公里、距二里头遗址仅6公里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商朝早期城址,遗址内有大型宫殿建筑和军事防御设施,城内的排水设施完备,护城壕、排水沟、大渠一应俱全,街道纵横,王城、府库、兵营、城门排列井然有序,这是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偃师商城遗址是都城吗
    偃师商城遗址是都城吗

    偃师商城遗址,古称西亳第一个商代都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洛阳偃师,是一处二里岗文化(商代早期)时期的遗址,夏商文化界标。为商汤灭夏后所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北靠邙山,南临洛水。 洛阳偃师商城遗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1983年春在配合基建工程中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历史上称为什么
    洛阳历史上称为什么

    众所周知,河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省,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据重要位置。在古代,这片土地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很多朝代也在此地建都。要说起最文明的历史都城,就莫过于洛阳了,它是十三朝古都,曾有105位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但你知道洛阳在古代都叫什么名字吗?一起来看看吧。 ..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五大都城遗址都是什么
    洛阳五大都城遗址都是什么

    在中国历史上,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13个朝代以洛阳为都,因此,洛阳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而在洛阳,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其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十三朝古都是哪些朝代
    洛阳十三朝古都是哪些朝代

    洛阳,我国八大古都之一,也是我国建都最多的古都之一,历史上有十数个王朝先后定都在此,号称十三朝古都。为什么这么朝代如此青睐洛阳呢?这十三朝是哪些呢? 洛阳地处中原,位于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之间的过渡带。西有崤山,南有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北有邙山,东有嵩山等山脉作为屏障,北临黄河天险,黄..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是什么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是什么

    洛阳十大文化符号,2012年,由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洛阳理工学院、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经过广泛的推荐、筛选和评定,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最能体现洛阳人文渊薮、彰显洛阳精神蕴涵的十大文化符号。 华夏文明的源头——河图洛书 河图洛书,是中国字形文化的第一幅神秘图案,是我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第一缕曙光..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八关是哪几关
    洛阳八关是哪几关

    洛阳城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关,合称“八关都邑”。东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营屯都亭,以镇京师;于京都洛阳周围设置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置八关都尉,..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八大怪是哪八怪
    洛阳八大怪是哪八怪

    洛阳“八大怪”是指在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出现的八种独特的民风民俗。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洛阳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方式。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洛阳地区,沿袭历史民俗,形成了生动有趣“八大怪”,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您知道几个? 第一怪:..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四绝是什么
    洛阳四绝是什么

    2008年,洛阳牡丹,龙门石窟,洛阳水席,洛阳正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称“洛阳四绝”! 有诗云:千年帝都乱像纷,王朝更迭君换臣。丝路漫漫飞花雨,河洛滚滚播清真。多少风流雨打去,洛阳四绝旷古今。牡丹石窟历劫难,水席正骨传精神。下面小编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洛阳四绝吧! ..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三绝分别是什么
    洛阳三绝分别是什么

    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只有在这牡丹满洛城,花开万枝红的季节里,您才能完美的领略洛阳三绝的无限魅力。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关公信俗有哪些特点
    关公信俗有哪些特点

    关公信俗属于传统民间信俗,是民间信仰关公的各种习俗的统称,它是一种传统信仰文化。2008年由运城市、洛阳市申报并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992 X-85),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牡丹花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洛阳牡丹花会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前身为洛阳牡丹花会,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始于1983年,2010年11月,经国务院、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由国家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是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宫灯的历史由来和传承
    洛阳宫灯的历史由来和传承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2008年入选第..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洛阳宫灯的发展现状
    洛阳宫灯的发展现状

    做宫灯的贫民多无文化,他们只知道埋头苦干,养家户口糊口,从没想起也没能力将宫灯行业的人物故事,历史演变记之于纸,传之于世。 寻访洛阳宫灯的历史演变是艰难的,要不是碰上82岁的朱学愈老人。他颤微微地给我们拿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名字叫做《洛阳宫灯史》,这是40多年前他历经一番查访后的心血结晶..

    中国文化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