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历史
上古历史 夏商周历史 秦汉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南北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唐历史 宋元历史 辽金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近代史 现代史

最新文章

  • 圈地令是什么
    圈地令是什么

    圈地令是清初满洲贵族入关以后,清廷纵容满洲贵族圈地占为己有,收敛财富的一项土地政策。顺治元年顺治帝“设指圈之令”,“命给事中御史等官履勘畿内地亩,从公指圈。其有去京较远,不变指圈者,如满城、庆都等24州县无主荒地,则以易州等处有主田地酌量给旗,而以满城等处无主地不给就近居民。凡民间坟墓在满洲地..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海禁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海禁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清朝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政策对于维护封建统治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在另一方面,却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使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经滋长起来的进步的手工业生产,得不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统治者轻视科技和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科技极大落后西方。1840年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大量..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朝海禁政策的表现
    清朝海禁政策的表现

    限制商品出口 清代,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不用说那些饮誉遐途的传统商品,即是“内地贱菲无足轻重之物,载至番境,皆同珍贝,是以沿海居民,造作小巧技艺,以及女红针线,皆洋船行销,岁收诸岛银钱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故而只要政府大力支持航海贸易,不但能左右南洋市场,而且..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朝海禁政策的历史沿革
    清朝海禁政策的历史沿革

    禁海令与迁界令 顺治三年(1646年)编制的《大清律》保留了《大明律》中有关“私出外境及违禁下海”的条文。不过,当时的海禁政策并未真正执行。如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慕天颜在《请开海禁疏》也说:“记顺治六七年间,彼时禁令未设”。 但为了削弱、消灭郑成功等抗清力量,顺治..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朝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清朝海禁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海禁又称“洋禁”,是孤立主义政策的一种,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明代始有谓“尺板不得出海”一说。海禁政策的具体实施随著政策不同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一般认为,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有消灭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及走私,保障社会稳定等。 海禁政策也限制了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实际上真正受..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处享有哪些特殊待遇
    军机处享有哪些特殊待遇

    军机处是诞生在清代的一个特殊的权力机构,与武周时期的凤阁鸾台、明朝的内阁重要性同等。军机处始于雍正七年对青海用兵时所设,至宣统三年七月中枢改为内阁制而消亡,是清帝国一百八十二年里最高的建议和执行机构。 作为帝国的中枢,军机处的办公地址除了紫禁城里位于隆宗门内的一处外,在圆明园如意门内也有..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军机大臣的职责是什么

    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中选任,没有定员。从《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看,军机大臣最初设了三人,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后来逐渐增加,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最多时达十一人。 军机大臣,具体名目甚多,例如:(1)雍正间的“办理军机事务”;(2)办理军机大..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大臣是什么官职
    军机大臣是什么官职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又称“枢臣”,是军机处的长官。正式名称,初期有“办理军机事务”、“军机处行走”,后来有“军机大臣上行走”,光绪年间始用“军机大臣”之名,凡有上述名称的,都是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均为兼职,自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等官选用,或由军机章京升任。初为三人,..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朝军机处和明朝内阁有什么区别
    清朝军机处和明朝内阁有什么区别

    翰林作为皇帝的顾问和秘书,来自唐高宗时期。明朝时,废除宰相制,朱棣以几名翰林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开始出现。内阁不同于宰相,既不统驭六部又受制于内监。 内阁最初在明朝建立时,实际上是翰林院的一个负有特殊职责的分支机构。明宣德年间,宣宗命阁臣代为批答部分奏章,阁臣开始独立批答..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军机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军机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不存定制 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 ..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章京是什么官职
    军机章京是什么官职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最初,章京无一定额数,在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乾隆初,改由内阁、各部、理藩院等衙门调派。 自嘉庆四年(1799年)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8人,共32人。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1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选资深望重者任之。 军机章..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军机处初设时,所掌仅限军务。《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说:“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但以后事权逐渐扩大,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其具体职掌有如下几方面: 一、负责皇帝下达谕旨的撰拟和参预官员上报之奏折文书的处理。 官员上报的文书..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军机处的历史发展
    军机处的历史发展

    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朝师爷没落的原因
    清朝师爷没落的原因

    师爷,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以幕为府,故称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助军政大员办理各类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 简介 清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称:“应是聘者,率呼之曰‘友’。友于义何居?曰以属则‘寮..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朝铁帽子王是什么
    清朝铁帽子王是什么

    与明朝相比,清朝对自己的宗室实在有点狠:明朝的宗室一般都离开京都,分封为藩,初期有权有钱,后来即使权力缩减,也都是大富大贵。但到了清朝,他们总结经验,认为明朝对宗室太好,财政压力过大,是导致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清朝把宗室都圈在京城,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出京,待遇上更是与无法明朝相比。 ..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南书房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南书房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南书房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

    清朝历史 2022-05-20
  • 南书房是什么机构
    南书房是什么机构

    南书房,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之所。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南书房位于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南书房在乾清门西侧,北向;上书房在乾清门东侧,北向),本是康熙帝读书处,俗称南斋,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此为选翰林文人入值南书房之始﹐即内廷词臣直庐。..

    清朝历史 2022-05-20
  •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什么

    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标准轨运货铁路。光绪五年(1879年)清政府允准开平矿务局出资修建一条自唐山至胥各庄的运煤铁路,并聘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C.W.Kinder)监修。因守旧势力反对,未果。次年矿务局复请修建获准。当年建成,为单轨轻便铁路,约7.5公里。开始时用驴马拖拉跑车,第二年开始..

    清朝历史 2022-05-20
  • 清末新政的消极影响
    清末新政的消极影响

    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影响。 增加人民负担 为了实行新政,清政府必须想方设法筹集经费,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劳苦大众生活较之同光中兴时期有所贫困化,社会矛盾无由不尖锐更甚。为了筹款,清政府不得不向下摊派,..

    清朝历史 2022-05-20
  • 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开端

    新建陆军是中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军队的首次努力,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重要的一页,对日后中国军队的军制、作战、训练、编制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尽管它最后的发展方向并未与这场军事变革的发动者——清政府所预期的一致,但是新军建设开创了中国近代军事进程的多项先河,是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进步。 ..

    清朝历史 202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