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文化

稷下学宫为什么能够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园地 第2页

编辑:爱上历史发布时间:2022-01-02 22:12

各家并立,平等共存

虽然齐国统治者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不同的现实问题,对诸子之学的取舍有所侧重,但对各家学派在政治上没有什么限制。如孟子的仁政学说,在齐威王时没有被重视,这并没有削弱孟子在稷下学宫的地位;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曾引起朝野上下的思想震动,后来当权者对其兴趣大减,但仍允许其广泛传播。总起来说,无论稷下诸子持何种学说,是否适合统治阶级的需要,都能在稷下存在发展。

百家争鸣,自由辩论

各家学派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为求自己的主张和学说为齐王所采纳,为社会所公认,相互间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论争,使稷下学宫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

稷下学者大都有出色的口才,淳于髡以“滑稽多辩”著称,孟子“好辩”,是当时著名的雄辩家,田骈人称“天口骈”,邹衍号“谈天衍”,都善辩名析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稷下的“文学游说之士”没有不善辩的。

他们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既有不同学派之间的论战,又有学派内部不同观点之间的纷争;既有同辈学者之间的探讨,又有先生与学子之间的对话;既有学者之间的研讨,又有学者与当权者的论辩;既有面对面的交锋,又有书面文字上的切磋。学宫中还定期举行学术聚会,称为“期会”,主要内容就是演讲和辩论。人们通常所说的百家争鸣,主要就是在稷下学宫中通过这些方式进行的。

稷下学者讨论的问题也是相当广泛的。上至宇宙洪荒,下及人事幽微,举凡哲学、政治、经济、军事、道德伦理,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比如,天人之辨、世界本原之辨、名实之辨、性善性悉之辨、德治法治之辨、本事末事之辨、用兵寝兵之辨、王霸之辨。上述八辨是战国学术争鸣的主要问题,可见稷下学术活动对战国百家争鸣全局的重要影响。

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

稷下学宫学术自由的环境,培养了稷下先生们冲破旧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探求的精神,从而大大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见诸史书著录的有《管子》86篇,《慎子》12篇,《田子》25篇,《接子》2篇,环渊《上下篇》,《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邹奭子》12篇,《宋子》18篇,《尹文子》2篇,《孟子》7篇,《孙卿子》33篇,《韩非子》55篇,《鲁仲连子》14篇等等。

同时,在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中,百家之学的理论优点通过争鸣得以显现,为大家所首肯和吸取,缺点也充分显露,为大家所诟病和规避。各家学派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又互相启发、互相借鉴,学术思想呈现出交融、趋同、综合的趋势。无论稷下的哪一学派,其学术思想中都可以看到其他学派的踪影,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流派。例如,黄老之学、荀子之学、精气理论、阴阳五行学说等。

在战国时期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中,稷下学宫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自由议学议政的讲坛。在它建立之后,其它地方的各类门馆相继出现。例如燕国政府创办的武阳学馆,战国四君子门馆、吕不韦门馆等。这些门馆也聚集学士,设置私学,开展学术研讨,成为一个个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术活动场所。它们之间人才相互流转,彼此推动,逐步形成以稷下为中心的全国学术网络。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