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 世界文化 历史典故 民间故事 影视文化

最新文章

  • 布依戏包括什么
    布依戏包括什么

    布依戏,旧称“土戏”,布依语称“符艺”,1953年随着布依族名的确立,统称布依戏。《布依族简史》称:“在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1795年)册亨州内的秧坝,普安州(今兴义)的巴结,开始编演布依戏”。所谓编演,只不过是就祭祀词中的部分唱段稍作改动或补充,在酒宴中作消遣唱跳而已。但她却孕育了布..

    中国文化 2022-01-02
  • 《鸣凤记》讲了什么故事
    《鸣凤记》讲了什么故事

    明嘉靖朝丞相夏言,为了收复被异族侵占的失地河套,派都御史曾铣领命制三边,但曾虑朝中权贵从中作梗,难成大计。夏多加慰勉。曾督兵赴边后,受严嵩指使的总兵仇鸾和兵部尚书丁汝夔都拒绝发兵援助曾铣。 严嵩窃居相位后,与其子世蕃总揽朝政,群臣也多趋炎附势。乘严嵩寿时大加献媚的刑侍曹赵文华,被升为通政..

    中国文化 2022-01-02
  • 《闲情偶寄》讲的是什么
    《闲情偶寄》讲的是什么

    《闲情偶寄》,清代人李渔所撰写,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其中..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容斋随笔》讲的什么内容
    《容斋随笔》讲的什么内容

    《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宋朝洪迈撰,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庙号有哪些分类
    庙号有哪些分类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 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庙号的历史渊源
    庙号的历史渊源

    庙号起源于商朝,早在商朝就已设立,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当时庙号只有三种:创基立业曰“太”(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宗武丁)、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这些是最早出现的..

    中国文化 2022-01-02
  • 不同地区的人夏至吃什么
    不同地区的人夏至吃什么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如今在中国不同地区夏至有不同习俗,在不同地方夏至时吃的不同。 夏至日是中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如今在中国不同地区..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夏至的由来
    夏至的由来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
    夏至为什么要吃面

    夏至南北要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夏至吃什么
    夏至吃什么

    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

    中国文化 2022-01-02
  • 阆中古城有哪些特产
    阆中古城有哪些特产

    阆中是四川的市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阆中古城这样的美丽古镇,更有着“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美誉,那你知道阆中古城有哪些特产吗? 保宁白糖蒸馍 阆中白糖蒸馍是清代乾隆时,阆中回民哈公奎创制的一种名小食。它无中式馒头的碱涩味,也无西式面包的微酸味。1912年,获巴拿马国际博展..

    中国文化 2022-01-02
  • 阆中古城有哪些特色小吃
    阆中古城有哪些特色小吃

    到某地旅游,除了看美景,就是品美食。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阆中古城,虽然是位居川北的汉民族聚居区,却有着特色鲜明的饮食文化。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特色小吃吧! 奉皇老玉米是老观山区原生态自产的金黄玉米,等玉米苗自然枯黄后,折下玉米棒,干燥,掰下完整玉米粒,经微粉技术..

    中国文化 2022-01-02
  • 阆中古城有哪些特色文化
    阆中古城有哪些特色文化

    如果你们真的想要静一静的话,你们会选择哪个城市呢?我会选择阆中古城,因为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边,可以看到很多历史上的悠久的古老的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是最原始的建筑,没有经过后来人们的加工。不像是某些古城里的古建筑一样,这里的古建筑就是真正的古建筑。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倒流,在这里我们可以在看..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楚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楚文化发源地在哪里

    楚文化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不离赞谤不名之清净传承。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本期的湖北文化,为你解析。 楚人,与中原华夏氏族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楚人的祖先来自中原,为华夏族南迁的一支,给楚地带来了华..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观点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观点

    张彦远在议论绘画时反复提到了崇尚自然的意义,这不仅与道家所主张的“法自然”思想有密切关系,也是佛教禅宗思想的反映。但他的绘画思想,又不完全依赖于“自然”。换言之,他并不是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法自然”的,而是以一种积极的自叹来回应自然,从而反映“神变”,以合“天机”。 在消极与积极之间,前..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历代名画记》的历史意义
    《历代名画记》的历史意义

    《历代名画记》中画家传记及有关的资料的一部分在全书占篇幅较多。所记画家包括从远古的时代开始而截止到作者的生活年代(唐武宗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年)。 其中最重要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一段,本书中保存的资料中包括史书的记载,南朝人士的评论,画家自己的著作和唐代尚在的画迹,这些资料成为后世研究古..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历代名画记》的成书背景
    《历代名画记》的成书背景

    张彦远古人治学,有两种情况,一是虽然出身贫困,但依靠个人的发奋用功,终于有成;二是凭借着家庭传统的深厚积累和有利条件,加上自己的勤勉用心,由此获得了新的业绩。《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远就属于后一种情况。 张彦远高祖张嘉贞、曾祖张延赏和祖父张弘靖,都官至宰相,他们与当时的许多文人士大夫一样..

    中国文化 2022-01-02
  • 《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
    《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

    《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 《历代名画记》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传说..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永乐大典》被清朝毁了
    《永乐大典》被清朝毁了

    在明朝历史上,皇帝继位都是按照严格的“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但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从来都不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论,就算你顺应理法当了皇帝,如果没能力也不会做得长久。所以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朱元璋的孙子,被他的小叔子朱棣抢了皇帝的位置。虽然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名正..

    中国文化 2022-01-02
  • 《永乐大典》为什么失传
    《永乐大典》为什么失传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明成祖朱棣下诏编撰的“百家之书”书稿正式成型,朱棣亲自作序一篇并命名为《永乐大典》。第二年,誊抄工作全部完成,至此《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由两千多文臣前后耗时4年,一笔一划的书写才将这项工作全部完成。 此..

    中国文化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