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近代史
上古历史 夏商周历史 秦汉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南北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唐历史 宋元历史 辽金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近代史 现代史

最新文章

  •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善待清朝皇室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善待清朝皇室

    颠覆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起义在武昌的夜晚打响了第一枪,这一枪也象征着清朝统治的结束,辛亥革命爆发后迅速在全国蔓延,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十几个省都宣布了独立,此时的清朝已经名存实亡。 再后袁世凯带领自己的北洋军对给清朝两百六十八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宣布退位。但是不管是当时..

    近代史 2022-01-02
  • 袁世凯是否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袁世凯是否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清朝的灭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历次王朝更替中代价最小的一次。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选择了主动退位。 当然,这个主意不是小皇帝自己做的,那时候小皇帝溥仪才几岁。小皇帝退位是隆裕太后做的决定。 可是,要说皇帝还小的话,隆裕太后自己也大可以派兵镇压啊。 想当年,太平天国兴起,慈禧太后就..

    近代史 2022-01-02
  • 辛亥革命时为什么清朝最终选择自行退位
    辛亥革命时为什么清朝最终选择自行退位

    1911年武昌事起,清廷忙令陆军部大臣荫昌节制北洋各军,督师南下。然而荫昌虽然得到朝廷信任,却指挥不动北洋新军的将领,因为新军各镇将领都遥受罢官闲居的袁世凯节制。因而作战不利,告急文书不断送到北京。 袁世凯在宣统登基以后,即被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由罢官,但北洋新军是袁一手创建的,在军队中的..

    近代史 2022-01-02
  •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哪些传统陋俗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哪些传统陋俗

    1911年的今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同时还结束了一系列落后的社会风俗,也是一场民俗界的大革命,具体有哪些社会风俗变化呢? 1.剪掉辫子:男人从此改头换面 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当时,革命党人视蓄辫为清王朝的..

    近代史 2022-01-02
  •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到今天为止史学界也没有明确的定论,当然辛亥革命本身是一场复杂的社会变革,因此很难定论它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因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很难有统一的定论。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因为它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

    近代史 2022-01-02
  •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是否计划围园杀后
    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是否计划围园杀后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维新变法运动,又称戊戌变法。在这个时期,清政府曾攻击康有为等维新派企图围攻颐和园、捕杀慈禧太后,并将此作为他们“大逆不道”的罪状。 究竟康有为有没有这个图谋,一直是个谜。 从政变中脱逃的康有为对此一直矢口否认。然而,有不少资料都显示,康有为等确曾图谋..

    近代史 2022-01-02
  •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鲁迅与新文化运动的联系

    20世纪初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科学和民主思潮的大量输入。 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一些觉醒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因而出现了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和文化启蒙运动,后人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

    近代史 2022-01-02
  • 七七事变爆发时间
    七七事变爆发时间

    1937年7月7日晚七点,日军在二十九军驻守的卢沟桥一带进行军事演习。在折腾了三四小时之后,日军演习地点传来了枪声。 紧接着,日军一个叫清水节郎的中队长率队来到中国军队驻守的宛平城下,清水节郎的对手是立于宛平城头的二十九军二一九团团长、吉鸿昌的堂侄——吉星文,时年29岁。 ..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
    五四运动的前因后果

    5月2日,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既没有通报上级组织更没有获得中央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在北京《晨报》上发表文章《外交警报敬告国人》,公布了巴黎和会的情况。 北京的同学们震惊了,震惊过后是愤怒,同学们觉得政府实在是太软弱、太无能,胜了都捍卫不了国家利益! 1919年5月4日,..

    近代史 2022-01-02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探析

    1875年,4岁的光绪继位。十四年后,即1889年,18岁的光绪终于结婚了,这年纪在当年那是绝对的晚婚,要知道清朝皇帝多在14岁就成婚了。 光绪晚婚的原因很简单。清朝有规矩:皇帝结婚后,训政(譬如垂帘听政)之人必须将政权归还于皇帝。而慈禧不愿意那么早就退居二线,所以就拖到了光绪18岁。..

    近代史 2022-01-02
  •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主张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主要指导思想就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日本选择沈阳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日本选择沈阳的原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不属于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不属于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

    近代史 2022-01-02
  • 抗日战争东三省战役有哪些
    抗日战争东三省战役有哪些

    在抗日战争汇总,东北三省发生过江桥抗战,摩天岭战斗,绥远抗战,冰趟子战斗,大盘道战斗。 东三省战役:江桥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辽宁、吉林,继续向黑龙江省进犯。那时黑龙江省省会在齐齐哈尔,日军要占领齐市,必须经过洮(洮南)昂(昂昂溪)铁路上的嫩..

    近代史 2022-01-02
  • 梅兰芳的京剧大师之路
    梅兰芳的京剧大师之路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出生于北京。他出身于京剧世家,11岁开始登台,14岁时搭入喜连成科班。1913年,梅兰芳首次赴上海演出,崭露头角。他一面学习传统,一面努力革新,创立了京剧旦行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兰芳居“四大名旦”之首。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率..

    近代史 2022-01-02
  • 鲁迅先生的故事:惜时如命
    鲁迅先生的故事:惜时如命

    鲁迅——惜时如命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早年去日本学医,后转向文学创作。1918年5月,他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而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没落的大家庭里,从小活泼好动。 ..

    近代史 2022-01-02
  •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外交困,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两种派别:以大学士倭仁等为代表的顽固派鼓吹唯祖宗之法是尊,唯古圣贤是尚,对于学习西方和引进西学深恶痛绝,认为是“用夷变夏”。以恭亲王奕、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效仿西方的武器装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强国..

    近代史 2022-01-02
  • 慈禧究竟反不反对戊戌变法
    慈禧究竟反不反对戊戌变法

    了解清朝历史的都知道戊戌变法因为慈禧的反对最后流产了,但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慈禧太后其实是不反对戊戌变法的,小编列举四大原因来说说慈禧为什么不反对戊戌变法。 真相一、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反对变法 许多历史影视剧,把慈禧太后描述为一个自始至终反对戊戌变法的“顽固守旧派”,其实,真实情况并..

    近代史 2022-01-02
  • 鲁迅先生的遗言
    鲁迅先生的遗言

    鲁迅,一直都是中国人们引以为傲的一个文化标识。尽管历史上的人对鲁迅的评价并不相同,有赞扬的声音当然也有贬低的声音。 但无论如何,他确实是20世纪的一位文化巨人,用自己的笔为自己发声。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气肿病逝于上海。 鲁迅先生曾留下遗言: ..

    近代史 2022-01-02
  • 康有为变法是功还是过
    康有为变法是功还是过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世纪末为了变法自强,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意欲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开始变法,但是最终因为触动了守旧派的利益,因袁世凯的告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软禁,变法失败,整个变法过程持续了大概100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

    近代史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