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近代史
上古历史 夏商周历史 秦汉历史 三国两晋历史 南北朝历史 五代十国历史 隋唐历史 宋元历史 辽金历史 明朝历史 清朝历史 近代史 现代史

最新文章

  • 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
    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

    1938年2月中旬,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委托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金陵大学美籍社会学教授史迈士对南京市区、郊县民众在日军暴行中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工作从1938年3月上旬起至6月中旬止。 根据家庭抽样调查,留宁市民财产损失约合法币4000万元,其中房屋损失..

    近代史 2022-01-02
  •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经过

    日军早在攻入南京之前就开始对南京周边地区的狂轰滥炸。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苏联拒绝帮助中国
    九一八事变苏联拒绝帮助中国

    九一八事变初期,出于忌惮苏联的实力和避免两线作战,日本不敢贸然冒犯苏联在东北北部的势力范围。1931年9月22日,日本参谋总长电令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不得出兵长春以北地区,进攻哈尔滨必须得到内阁的决定。同日日本内阁也做出决定,即使哈尔滨方面告急,也不得采取出兵的方式保护哈尔滨地区日本侨民。1931..

    近代史 2022-01-02
  •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三大社会影响
    九一八事变三大社会影响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态度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

    近代史 2022-01-02
  •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争议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争议

    过去长期以来都说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之所以不抵抗,是因为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以张学良部下为主的一些人在回忆录中也多次提到这点。但是随着海峡两岸各种史料的披露,尤其是当事人张学良晚年自由时开口说话,可以发现,这些所谓蒋介石给张学良下达不抵抗命令的说法多是空口无凭且经不起史料验证的。1..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的内幕:日本蓄谋已久
    九一八事变的内幕:日本蓄谋已久

    1928年3月,日本驻华公使馆陆军武官建川美次接受裕仁天皇指示,主持完成谋杀张作霖计划后,于1929年8月奉调回陆军参谋本部,升任高级情报活动的第二部部长。1930年9月,经建川美次的穿针引线,日本陆军的一些法西斯分子成立了军中秘密组织“樱会”,专门策划国内“改革”——夺取实权问题和“武力解决..

    近代史 2022-01-02
  • 九一八事变中国为何孤立无援
    九一八事变中国为何孤立无援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这场战争经历了5个..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六位学生领袖的结局
    五四运动六位学生领袖的结局

    在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一场集合学生,工人,各界人士的一场大规模起义,当时他们进行游行,示威,罢工,请愿等等方式,拒绝接受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而当时最主要的人群就是学生,很多爱国学生走上街头开始演讲,宣扬爱国主义,大喊“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而今天要给大家说的就是,当时学生团队中的6位领袖..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经过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经过

    火烧赵家楼的事件经过 签订和约 1919年春,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从德国手中收回青岛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二十一条”不但没有取消,竟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北京学生决定于5月7日举行示威游行,表示誓死抗争的民意。匡互生彻夜难眠,热血沸腾,与相..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
    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事件

    火烧赵家楼: 火烧赵家楼,指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爱国学生因不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将一战时期德国租借山东半岛的权利交换给日本,而火烧曹汝霖个人官邸赵家楼的事件。 1919年4月底,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来,国人大哗,群情激愤。5月4日,北京..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与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与历史特点

    纪念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念五四活动 纪念五四五四纪念馆共青团中央 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专题人民网南方网 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专题中国共青团 中国台湾地区纪念五四活动等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五四运动纪念日时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推动的“德先生”与“赛先..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大事件时间列表
    五四运动大事件时间列表

    时间列表 1919年3月6日,梁启超致电北京政府总统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汪大燮、事务长林长民,报告他从和会上获知的段祺瑞与日本借款和山东问题。 1919年4月24日,梁启超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发布归还青岛通电。 1919年4月29-30日,巴黎和会代表参加会议,凡尔赛和约关..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中军警的反应
    五四运动中军警的反应

    军警反应 对学生恭敬有加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的地位向来较高,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读书人也常被称为“学老爷”。张鸣在《北洋裂变》中有如是论述:晚清时节,士兵们就不敢轻易进学堂生事,哪怕这个学堂里有革命党需要搜查。进入民国之后,这种军警怕学生的状况,并没有消除。即使有..

    近代史 2022-01-02
  •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

    新思想与社团 革新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

    近代史 2022-01-02
  • 辛亥革命中鲜为人知的历史
    辛亥革命中鲜为人知的历史

    关于辛亥革命,我们的历史课本中有详尽的描述,大量的影视作品也有涉及,成龙主演的电影《辛亥革命》很多观众都非常熟悉,所以大家对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影响都耳熟能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其中的一点点细节,这些细节并没有被写进历史书,但其实在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许多人的命运以及一些细节,才真正地代表那个时..

    近代史 2022-01-02
  • 辛亥革命第一枪是谁打响的
    辛亥革命第一枪是谁打响的

    从象征意义上而言,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熊秉坤,从具体意义上看,是程正灜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同时,在程正灜打响第一枪时,金兆龙对他喊出的那句‘’再不动手更待何时‘’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14年,孙文先生在日本向到场的友人介绍熊秉坤时,曾经向友人们介绍过:“这就是武昌首..

    近代史 2022-01-02
  • 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
    辛亥革命为什么在武昌爆发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一直致力于在华南发动起义,但辛亥革命却首先在武昌爆发,然后成燎原之势。究其原因,从全局而言,武昌起义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具体到湖北和武昌,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这是革命党人对其革命实践反思的结果。从1907年到1911年,孙中山多次领..

    近代史 2022-01-02
  • 洋务运动时期的那些留学生回国后都做了什么
    洋务运动时期的那些留学生回国后都做了什么

    中国晚清政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技术落后,国家腐朽不堪,落后的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整个世界的浪潮,所以晚清时期有的大臣为了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即便是在顽固思想的束缚下,依旧派出了留学生前往西方进行学习深造,为的就是改变自己的现状,但是这些似乎都是杯水车薪,封建王朝的思想束缚,如果不从根本上进行解决,..

    近代史 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