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文化

《新唐书》和《旧唐书》的优缺点 第2页

编辑:爱上历史发布时间:2022-01-02 22:10

宋祁与欧阳修编撰《新唐书》时,天下太平,文化发达,许多藏在箱底的书都得以刊刻流行。史官们不仅可以参考《旧唐书》,而且还能收录一些当时新发现的史料,进行辍拾补辑。因此《新唐书》的人物传记比《旧唐书》多,志部分也写得更好。其中《食货志》的篇幅比旧书扩充了好几倍,让我们能更加了解唐朝的经济史。

此外,宋朝还出现了《唐史记》、《唐纪》、《唐春秋》等质量较高的史书,为宋欧修史提供便利。宋欧可以对比各种史料,择优而录,并且删除掉一些冗长的地方,再加上二人都是文学大家,具有很高的叙事水平和文字润色能力,使得《新唐书》读起来比较通畅,富有文采。如果说《旧唐书》像一部杂乱的历史记账本,那么《新唐书》倒像一部清晰的财务报表。

此外,《旧唐书》由于照抄实录,所以许多地方也遵循“为尊者讳”的原则,为当权者隐恶。《新唐书》因是异代修史,所以基本都是秉笔直书。例如《旧唐书·后妃传》记及唐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之晚年生活时,说:“既而宣宗继统,即后之诸子也,恩礼愈异于前朝。大中年崩于兴庆宫,谥曰懿安皇太后,祔葬于景陵。”

让人以为郭后得到了善终。但是唐朝人裴庭裕编的《东观奏记》,则说唐宣宗的母亲郑太后原本是郭后的婢女,被唐宪宗幸过后,才生下宣宗。宣宗继位后,因目前的缘故,待郭后很差。对此,《旧唐书》却委婉的说:“宪宗孝明皇后郑氏,宣宗之母也。盖内职御女之列,旧史残缺,未见族姓所出、入宫之由。”

先是,唐宪宗被宦官杀害,郭后的儿子唐穆宗得以继位。穆宗在位五年,不仅没有诛杀谋害宪宗的宦官,而且还将父亲的亲信和宠臣全部杀罚贬窜,彼时皇弟宣宗尚年幼。之后穆宗的三个儿子敬宗、文宗和武宗也相继为帝,直到他们相继英年早逝,宣宗才以皇太叔的身份登上帝位。登基后他便把所有涉嫌谋害宪宗的人全部杀死,并且怀疑郭后和穆宗有弑君的嫌疑。曾想把穆宗及他的三个儿子之灵位迁出太庙,那时郭后虽然尚在人世,但已经岌岌可危了。

《东观奏记》记载宣宗继位后,郑太后忽然取得了与郭后并驾齐驱的地位,加上宣宗怀疑郭后杀害其父亲,故而郭后“惭惧”,过得非常抑郁——“一日,与二侍儿同升勤政楼,依衡而望,便欲陨楼下,欲成上过。左右急持之,即闻于上,上大怒。其夕,太后暴崩,上志也。”

这段记载说明郭后因受到宣宗的冷遇,整日担惊受怕,想一死了之,以此来告诉世人自己是被宣宗逼死的。宣宗知道后,当晚就迫使郭后“暴崩”了。《旧唐书》隐去了这段史实,《新唐书》则采用《东观奏记》,秉笔直书说:“帝奉养礼稍薄,后郁郁不聊,与一二侍人登勤政楼,将自陨,左右共持之。帝闻不喜,是夕后暴崩。”

虽然写得比《东观奏记》较隐晦,但也指明郭后因宣宗之故而不得善终。《资治通鉴》则说:“上即位,待郭太后礼殊薄。郭太后意怏怏,一日,登勤政楼,欲自陨;上闻之,大怒,是夕,崩,外人颇有异论。”用“外人”的异论来代替“上志也”,表明宣宗对郭后的死有很大的嫌疑,但不能完全确定,这样写显得更为客观、严谨。

《旧唐书》避讳的地方不只这一处,需要参照其他史书才能看得出来,正因为它采用了回护法,所以相比之下,能够秉笔直书是《新唐书》的优点。

《新唐书》不为唐室避讳

研究唐朝历史,应优先读哪部《唐书》?在讲优点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就已经说到了缺点,因为新书的优点就是旧书的缺点,而旧书的优点也同样是新书的缺点。旧书的史料原始,未经删减,更接近历史原貌,并且许多地方叙述得非常详细,很多奏疏、文献都全部保存下来。新书则对旧书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本纪部分更是删得面目全非,许多人在研究唐史的时候,更喜欢看未删减版——所以,过度的删减正是《新唐书》的一大毛病。

其次,宋祁和欧阳修都是文人,喜欢用一些生僻字来卖弄学问,而且在叙事及论赞中会夹带一些私货,加入自己的观点,导致本应客观的史书带有了主观性。

《旧唐书》相比《新唐书》也有不足之处,这本书拼凑成分太大,各种史料堆积在一起,鱼龙混杂,史官又懒得修订统稿,所以读起来非常枯燥吃力。没有耐心,或未具备一定的史学功底,很容易半途而废。旧书的本纪部分就非常冗长,动辄上万字,可读性并不强。

此外,《旧唐书》的最后部分陷于烂尾,对唐末的历史记载不清,许多唐末人物无传。写到武宗、宣宗、懿宗的皇后时,直接标注“事阙”。张义潮率领陇右十一州摆脱吐蕃的控制,归顺唐朝,本是历史上的大事,却仅见于《宣宗纪》中的几句话。《新唐书》在《吐蕃列传》中才详细记载了这件回归过程。

总的来说,两唐书各有优缺点,难分高下。要想完整的了解唐朝历史,应读《新唐书》;而要若深入的认识唐朝历史,则首选《旧唐书》。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