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百科

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

编辑:爱上历史发布时间:2018-07-22 00:00

禅房花木深上一句:竹径通幽处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 常建

  凌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竹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民气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正文:

  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东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凌晨:晚上。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射。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深。

  ⑸禅房:和尚寓居修行之处。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快乐。

  ⑺潭影:明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义是,潭水空明明澈,临潭照影,使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类响声。籁,从孔穴里收回的响声,泛指响声。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qìng):梵刹中招集众僧的冲击乐器。磬,现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冲击乐器。

  译文:

  大朝晨我走进这陈旧寺院,夕阳初升映射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巷子通向幽静处,禅房先后花木茂盛又绚丽。

  山黑暗媚使飞鸟愈加欢悦,潭水明澈也使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缄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响声。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梵刹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怀世俗、寄情山川的隐逸襟怀。墨客在凌晨登破山,入兴福寺,夕阳初升,光照山上树林。佛家称僧徒凑集的处所为“森林”,以是“高林”兼有赞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现象中露出着礼赞佛宇之情。而后,墨客穿过寺中竹丛巷子,走到幽静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深美好的环境,使墨客齰舌,沉醉,忘情地观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荣耀,瞥见鸟儿自在自由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寰宇和本人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邪念登时涤除了。空门即佛门。佛家说,还俗人禅定之后,“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维摩经·不便品》),肉体上极为污浊怡悦。此刻此景此情,墨客似乎意会到了佛门禅悦的奥秘,解脱尘世所有懊恼,像鸟儿那样自在自由,牵肠挂肚。似是大天然和人人间的一切其余音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音,这婉转而宏亮的佛音疏导人们进入污浊怡悦的境界。显然,墨客观赏这禅院幽丽绝世的住所,领略这佛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予本人豹隐没有门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但笔调有似古体,言语奢侈,格律变通。它首联用流水对,而次联不合错误仗,是出于构想成就的需求。这首诗从唐朝起就备受赞叹,次要因为它构想造意的柔美,颇有兴趣。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味,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誉飘逸作结,朴质地写景抒怀,而意在言外。这类含蓄委婉的构想,恰如唐朝殷璠评常建诗歌艺术特性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以外,方归小道。以是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魂集》)精辟地指出常建诗的特性在于构想巧妙,擅长疏导读者在夷易中入其胜境,而后领会诗的旨趣,而不以形貌和辞藻惊人。因而,诗中佳句,往往如同忽然呈现在读者背后,使人齰舌。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想同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朝欧阳修非常喜欢“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成患上,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起初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自体验到“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味,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依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领会,生动阐明了“竹径”两句的益处,不在形貌风物精巧,使人如临其境,而在于可以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一样,被殷璠誉为“警励”的“山光”两句,不只造语警拔,寄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沉思。正因为墨客出力于构想和造意,因而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令人着迷,回味无穷。

  盛唐山川诗大多歌咏隐逸情味,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共同格调和造诣。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备盛唐山川诗的共通情调,但格调娴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平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诗词名句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