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亚洲历史

日本平安时代的政治特征 第2页

编辑:爱上历史发布时间:2022-01-02 22:29

封建领主等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

10世纪以后,有别于自垦地型庄园的寄进型庄园逐渐增多。这是指通过接受“寄进”(进献)土地形成的庄园。

原来地方开发领主为得到权力的庇护和借助这种权力使自己的庄园不输不入化,便往往把自己的庄园进献给中央贵族和大寺社,奉之为领主,称之为“领家”,分给庄园年贡的一部分,自己则保留“下司职”或“预所职”(均指庄官)留在原地,管理庄园。

如果“领家”以为自己的权势仍不足以同国司抗衡,则将庄园进献给更有权势的贵族,奉之为“本家”,于是“本家”成了更高一级的领主,从而在庄园内部形成“本所职”——“领家职”——“下司职”这种层层瓜分年贡、土地的等级所有的体制。

这种土地等级所有制,由于进献者和受献者之间没有建立以私人武装组织为基于的严格等级关系(主从关系),所以得不到强有力的保证。进献者和受献者间只是寄进契约所规定的关系,而这种规定主要是保证进献者(开发领主)在庄园里的实力地位。

实际上,“本家”、“领家”等各级领主大多是名义上的领主,充任庄官的开发领主才是庄园的实际所有者。他们不只掌握庄园经济,行政,司法等权力,而且也是庄园武装力量的组织者。

庄园领主能不能顺利地调动庄园武力,完全取决于庄官的态度。这个时期庄园的农民已经成为庄园的专属农民,即“庄民”,整个庄园便是一个同外界很少联系的经济整体。公元12世纪,庄园领主制确立起来。

摄关政治的出现

在公地公民制破坏的同时,天皇政治(律令政治)也危机四伏,其标志之一就是藤原氏摄关政治的出现。早在奈良末期僧侣政权垮台后,贵族势力复又膨胀,以大化改新功臣自居的藤原家的势力恢复显著,尤以其四家中之北家一直扶摇直上。

至9世纪下半期,竟达到建立摄关政治,独揽朝政的地步。依靠不断玩弄权术打击他氏,以及同皇室联姻取得外戚身份的手段,藤原家制造“承和之变”和“应天门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压倒政敌,做了太政大臣,曾“总摄庶政”。

贞观8年(公元866年)正式获得“摄政”称号,开始了名副其实的人臣(臣下)摄政,开创了日本史上“关白政治”。后期,平氏、源氏力量发展,最终架空了天皇,建立了幕府统治。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