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亚洲历史

日本令和时代将走向何方 第2页

编辑:爱上历史发布时间:2022-01-02 22:29

那么,日本为什么没有在更早的时候,以某种形式推进“去中国化进程”呢?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大海的阻隔,日本历史上并没有真正遭遇过来自中国的入侵,更没有在政治上从属过中国。这使得日本并没有通过“去中国化运动”,与中国做政治切割的紧迫感。

二是明治时代已然帮助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甚至击败欧洲列强之一的俄国。此后帝国属性的日本,想的并不是与中国切割,而是入主东亚成为新的“中央之国”。

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鞑靼属性,更让日本坚信自己有机会得到这笔巨大的地缘政治遗产。就像当年罗马帝国崩溃之后,西方那些有帝国梦想的君主们,大多都试图向所有人表明,自己才是凯撒的继承人一样。

就“去中国化”这件事来说,本质所体现的并不是强者心态。恰恰相反,是一种弱者心态的影射。对这种微妙心理的理解,同样也可以用来释读台湾当下的“去中国化现象”。

在中、日问题上,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日本在二战以后不能经济复兴,而中国在49年以后就迅速走上经济崛起之路,日本说不定在1989年步入“平成”时代时,就开始从日本典籍中找寻新年号了。

只不过众所周知的是,借助自己之前打下的基础,重新彻底拥抱西方的日本,在朝鲜战争后就再次步入了高速发展期。80年代的日本,甚至认定自己很快能够超越美国,在经济上实现当年用军事手段未能完成的“帝国梦”。

事实上,日本步入经济黄金期,中国又决定改变外交策略,着力发展经济后,中日双方因为优势互补而步入了一段蜜月期。这意味着无论从心理还是外交上,日本都不需要在新年号问题上,非要在80年代末打破惯例,来显示一下“去中国化倾向”。

至于今天所发生的一切,应该说在2010年,中国正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时,就已经注定。

当然,以“去XX化”的手段排斥假想对手的影响力,客观上还不算真正的示弱。因为排斥者本身还会认定自己最起码有能力,不生活在对方的阴影之下。

一旦有一天,竞争对手呈现出令人绝望的压倒性优势,而自己又不得不在经济上依赖于对方时,这种弱者心态将会以截然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东亚的情况来说,到那时也许汉字又将重新出现在朝鲜半岛的文字中;日本下一代天皇再选定新年号时,会坦然恢复传统;而台湾的本土意识也将不再与“中国认同”割裂。

最后想说一下的是,中国网络上一直有着“明治养士,大正养国,昭和养鬼,平成养豚”的说法。我不知道日本人到底是怎么看待这种点评的。应该说,用这16个字,来点评日本1868年-2019年这1个半世纪的历史,倒也十分贴切。

一个帝国从生成到长成,从长成到爆发,从爆发到衰弱,拉出这样的曲线是符合历史周期律的。

评论加载中..
加载中